【地產中國網·高端訪談】今年以來,盡管受多重利好政策刺激,市場成交逐步回暖,尤其是一線城市,但房企依然感受到絲絲寒意。白銀時代,互聯網+加速行業洗牌,強者恒強,而中小企業日子依然食品緊巴。市場份額向擁有品牌優勢、規模優勢、成本優勢等大型房企轉移。 在此基礎上,轉型、創新成房企關鍵詞。如果說2014年的轉型,是房企自發式、淺層次試水,那麼2015年可謂是全面、深度“整合”。互聯網+、社區O2O、輕資產……雖轉型熱點頻現,但縱觀全局,轉型還處於摸索階段,其中,中小房企的轉型更值得玩味。 那麼,身處白銀時代的房企,如何來看待2015年房地產市安全場的變化?為此,地產中國網專訪瞭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 一、 市場被提前透支 不少項目停工或進展緩慢 地產中國網:2015年已過去大半,您對這一年房地產市場如何評價? 歐陽捷:今年年初時,我們原本認為,2015年不可能比2014年更好,原因在於,我們預判2013年是房地產高速增長期的句號。因為從2014年開始,市場就往下走,原因並不在衛生於市場、政策或宏觀經濟的變化,而在於需求本身的下降。 需求下降主要體現在:1、房衛生價不再有上漲預期,投資性需求下降。從2007年投資性需求占市場的1/3,到10%,且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商鋪類投資。2、改善性需求下降。由原來改善型需求占市場2/3到不足1/食品3。3、城鎮化人口的購房需求下降。農村進城人口減少,購房需求隨之減少。我們統計瞭76個城市,其中有63個城市常駐人口凈增長量在下降。這些方面,導致未來市場的蛋糕不會變大,而是逐步變小。因此,今年年初時我們認為,今年市場不會比去年更好,除非有政策刺激。但實際上,從330年政策刺激開始隨後到9月份之間,整個市場在起步。 這就是今年市場的整個大格局。從今年的形式上來歐美vivodeshd在線觀看看,今年的銷售不但已經超過瞭2014年,而且我們認為,還會超過2013年,成一衛生個歷史高點。原來我們預期的不會再有2013年的高速增長,現在看來,又有瞭2015年的新增長點。但這一結果,是市場透支出來的,因為整個需求在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