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年底越來越近,地方陸續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議,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安排。 據《每日食品經濟新聞》記者瞭解,許多省市已經開始制定明年經濟目標,“有必要對個別預期指標進行適度調整”已經出現在目前地方部署經濟發展的計劃中。 這與此前31個省份上交的 “三季報”成績有關。日前,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前三季度,食品有18個省份的經濟增速出現回落,有4個省份增速與上半年持平,隻有9個省份的增速比上半年略有提升。 在此情況下,地方部署歐美人體沖刺四季度。然而一般來說,前三季度的增速基本決定瞭全年的走勢。如果前三季度的增速比年初預期增速低一個百分點,則意味這些省份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基本沒有可能。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專傢表示,結合整體宏觀經濟形勢及地方發展情況後,預計各地對明年地方GDP增速目標將會適度下調。 完成年度目標難度較大 國傢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部分地方目前增速與年初目標相差較遠,一定程度上在於地方在設定年初目標時,未充分考慮或低估瞭“三期疊加”的影響,致使年初目標制定相對較高,完成年度目標難度較大。 中國社科院區食品域經濟研究專傢徐逢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估算,若地方前三季度GDP增速與年初目標相差超過1個百分點,則完成全年目標幾無可能。 在此情況下,部分省份四季度沖刺壓力較大,特別是與年初所定目標差距較大的東北三省。 如遼寧前三季度經濟增速下滑至6.2%,與年初制定的9%的經濟目標相差2.8個百分點。黑龍江今年前三季度實際經濟增速與目標差3.3個百分點,僅為5.2%。 在三省中相對處於領先地位的吉林,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6.5%,比年初制定的8%的目標低1.5個百分點,完成目標的壓力較大。 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表示,前三季度增速與年初目標仍相距較遠,一方面反映出東北在制定目標時對於國際形勢與國內經濟的壓力過於樂觀;另一方面,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過重,產衛生能過剩嚴重,科技創新不足,影響瞭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