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2年,在嚴厲的調控政策之下,樓市一開始就墜入寒冬,而後又逐漸轉暖,到瞭年末,再現翹尾行情。走進2013年後,樓市將出現何種變局? 銷量高攀房價會否跟進 回首過去的一年,樓市銷量雖時有震蕩,但全年都比較平穩。去年2月是傳統的淡季,七八月淡季也不淡,銷食品量攀上一個制高點,而“金九銀十”延續瞭這種高位態勢,到瞭年底的最後兩月,又出現瞭一波明顯的翹尾行情。 這種逐步上升的市場曲線在武漢體現得淋漓盡致。由於剛性需求的大量湧入,武漢樓市從去年3月開始就逐漸回暖,持續至7月,當月銷量已創26個月新高,到瞭10月,前10個月成交量已超過2011年全年。去年全年總成交已超過13萬套,創最高歷史紀錄。 與此同時,房價總體上比較淡定,其間個別地方雖有小幅溫和的上漲,漲幅也並不高。特別是開發商持續的“打折促銷”策略,讓房價始終處於相對平穩軌道。 “最近,部分地食品方似乎出現瞭一些回暖跡象,但市場並不存在價格大幅反彈的基礎。”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分院副總監李國政認為,由於調控力度不減、商品房銷量居高不下等原因,供需食品雙方難以達成一致的樂觀預期,房價難現大漲的動力。 不過,也有人表示瞭不同的看法。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房地產企業差錢的困難正在好轉安全,庫存量也持續減少,而新開工面積卻在負增長,意味著房屋供應量偏緊,市場需求量仍很巨大,價格自然往上走。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步好轉、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新增住房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也會持續增加,銷售或將繼續當前的“火熱”,並帶動房價回升上漲。 先冷後衛生熱,是去年土地市場的真實寫照。上半年,土地拍賣量跌至谷底,成交量較2011年同期下降三成以上,流拍、延期成為土地市場的普遍現象。但第四季度起,形勢悄然出現逆轉。伴隨新房銷售的逐漸回暖,開發商資金壓食品力有所緩解,拿地熱情明顯增加,推動土地成交量步步回升。從去年11月開始,食品各地“地王”大戲輪番上演,土地市場看似也進入瞭“暖冬”。統計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北京、上衛生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均有&食品ldquo;地王”湧現。 “目前,開發商拿地熱情與三年前的狂熱相比,已理智瞭很多,整體拿地價格並不高,底價成交仍是土地市場主調。”李國政直言,“地王”項目大多由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取得,而一些小房企資金鏈仍然緊張,面臨著庫存壓力和成本困境,甚食品至隻能賣地求生存。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近期土地市場集中成交的重要原因是房企資金壓力的緩解,預計隨著商品住宅成交量持續上升,土地市場也將加快復蘇,特別是土地價格並未大漲的情況下,開發商對後市預期也比較樂觀,拿地熱情仍將高燒。
|